本文目录一览:
- 1、张之洞是怎么做官的?
- 2、张之洞的人物评价
- 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作者简介
- 4、张之洞传的介绍
- 5、张之洞有哪些经历?
- 6、张之洞传编辑推荐
张之洞是怎么做官的?
1、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国”之事,27日上奏,认为台湾“现自改为民主之国,以后筹械等事,自未便再为接济,以免枝节”。6月3日,日军攻陷基隆港。
2、张之洞以其卓越的学识、精明的政治手腕和深远的眼光,在晚清政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不仅是晚清最会做官的学霸之一,更是推动晚清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智慧和处世之道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晚清政治和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为数不多的支持洋务改革并付诸实践的清派官员。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许多工业,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厂等。张之洞对晚晴的贡献,清朝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木业不可磨灭。即使在今天,他的所作所为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影响力。
4、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也是当时清 *** 中清流派官员,少数支持洋务革新的人。在洋务运动期间,他创办了许多的实业,如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当时朝廷中他的地位很高,经常被拿来和李鸿章进行比较。相比较于张之洞,李鸿章的评价则呈现出两极化。

张之洞的人物评价
1、” 《新闻报》:若与历代贤臣相比,张之洞不愧为诤臣、能臣、良臣。 孙中山: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艾尔斯:“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2、张之洞是一位卓越的晚清重臣,兼具诤臣、能臣、良臣的品质,政绩斐然。以下是他的主要政绩: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张之洞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等,为晚清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学堂的设立,不仅提高了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风气。
3、当时的《新闻报》中曾有这样一句关于张之洞的评价:若与历代贤臣相比,张之洞不愧为诤臣、能臣、良臣。作为谏臣,张之洞不畏皇权,敢于直言切谏,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作为能臣,张之洞才华出众,用自己的能力守护在国家各个领域,坚决维护清朝的统治。
4、综上所述,张之洞作为晚清名臣和洋务派代表人物,在教育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他整顿与改革传统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厘定近代学制体系,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这些贡献不仅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清史稿》中评价他“之洞短身巨髯,风仪峻整,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爱才好客,名流文士争趋之。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田一亩云。”台湾学者苏云峰认为,张之洞对湖北武汉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开创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作者简介
1、字眷诚,号达朝,汉族,原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英文名:Jeme Tien Yow;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另有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小学课文、电影等以詹天佑为名。
2、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
3、詹天佑 ,生于1861年4月26日,死于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
4、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2005年10月12日,纪念京张铁路开工100年时,在张家口南站“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揭幕。*詹天佑铜像:高8米,重1吨。[编辑本段]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5、詹天佑(zhanTianyou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同治十一年),随中国之一批幼童飘海赴美留学。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全班之一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回国。
6、代表作品:《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华英工学词汇》荣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年龄:享年58岁 祖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逝世地:湖北省汉口市 性别:男 时期:晚清,民国时期 生肖:鸡 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诞生。广东南海人,为南海县民籍。
张之洞传的介绍
1、《张之洞传》是由谢放所写,2004年12月1日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物传记类书籍1。
2、在筹创之初,盛宣怀介绍一位华德伍尔兹给张之洞,说是英国的兵工专家。张之洞很是高兴,把他安顿在宾馆里,厚予招待。过了二日,张之洞传见,却被告知此洋人已被辜鸿铭打发回上海去了。
3、只是,病中的李鸿章没忘给张之洞传话,说是电报每个字四角银元实在太贵,要他不要再发 “空论长电”,凡事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赔款问题全部是由下级官员谈的,结果是大清国赔款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列强们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朝廷的回电是:“应准照办。
4、只是,病中的李鸿章没忘给张之洞传话,说是电报每个字四角银元实在太贵,要他不要再发 “空论长电”,凡事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赔款问题全部是由下级官员谈的,结果是大清国赔款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列强们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5、只是,病中的李鸿章没忘给张之洞传话,说是电报每个字四角银元实在太贵,要他不要再发“空论长电”,凡事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赔款问题全部是由下级官员谈的,结果是大清国赔款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列强们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朝廷的回电是:“应准照办。
张之洞有哪些经历?
1、仕途经历 张之洞,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是直隶南皮人。他于1863年中进士,成为清流派的重要成员。1881年,张之洞被授予山西巡抚的职位,在此期间他大力从事洋务活动,逐渐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亦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1884年中法战争时,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在英、德支持下,成为后起的洋务派首领。
3、光绪五年(1879年)二月,张之洞第三次经历了丧妻之痛!和他情投意合的妻子王氏病故,给他留下了女儿张仁准。 王氏死后,后半辈子张之洞再也没有正娶。他虽然娶了李氏、秦氏等作为侧室,都没有把她们扶正。[3]5 生平经历 编辑本段 1884年中法战争时,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起用退休老将冯子才,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
4、张之洞力陈修筑铁路的种种好处,并提出了修筑芦汉铁路的具体计划。他克服重重困难,向外国借款修建铁路,同时坚持铁路 *** 不能丢失。芦汉铁路的修建经历了曲折艰苦和漫长的过程,但张之洞始终悉心筹办,苦心经营,直到1905年全线完成。芦汉铁路通车后,收入年年增加,最终还清了比利时借款,并收归国有。
张之洞传编辑推荐
《张之洞传》编辑推荐理由如下:历史人物的深度剖析:本书通过对张之洞一生的详细描绘,展现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的形象。张之洞不仅是封建教育的产物,更是时代变革的推动者,他的思想和实践跨越了时代的界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的窗口。
只是,病中的李鸿章没忘给张之洞传话,说是电报每个字四角银元实在太贵,要他不要再发 “空论长电”,凡事可以摘要发出,以节省经费。赔款问题全部是由下级官员谈的,结果是大清国赔款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列强们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朝廷的回电是:“应准照办。
本文来自作者[章五郎]投稿,不代表卿欣云网络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b61.cn/post/507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卿欣云网络的签约作者“章五郎”!
希望本篇文章《张之洞传(张之洞传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卿欣云网络]内容主要涵盖:卿欣云网络,科技生活,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百科大全,经验网
本文概览:本文目录一览:1、张之洞是怎么做官的?2、张之洞的人物评价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作者简介4、张之洞传的介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