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隋唐宋元对外关系都居于主动地位。宋、元时期对外关系的事件有哪些...
- 2、隋朝为唐朝提供了哪些历史借鉴
- 3、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4、隋唐距今有多少年
- 5、“天子之田方千里”及人们常说的“方圆百里”“方圆五十里”等,到底是...
隋唐宋元对外关系都居于主动地位。宋、元时期对外关系的事件有哪些...
1、宋朝的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期,辽圣宗年幼,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确定以白沟河为国界,宋辽撤兵,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此后百余年间,宋辽之间未发生大规模战事。元朝与外国的交流:元代开创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
2、宋朝的澶渊之盟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3、分)(2)闭关锁国政策。(3分)影响:对西方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4分)(3)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4分)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对外关系。材料一反映的主题是对外开放。是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清朝 *** “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4、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唐宋元以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5、唐朝是中国封建时期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其对外政策主要包括和亲、通商以及增进民族交融,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宋朝尽管失去了唐朝时期的广大版图,特别是河西走廊,但依然通过海上贸易实现了对外开放。
隋朝为唐朝提供了哪些历史借鉴
隋文帝修建的大运河,不仅加强了南北交通,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文帝提倡节俭,实行轻徭薄赋,关注民生,使得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唐朝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杨坚的统治时期,被史学家称为“开皇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时期。
后来,在他们的统治下中国保持了统一(唐朝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隋家储洛口、吐谷浑。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他的老婆虽说是盛气凌人、十六国乱我中国,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至于拓拔,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离强而合弱”的战略,建为永制。
隋炀帝因任意破坏隋初建立的法制从而迅速败亡的历史就是明证。
唐朝吸取了隋朝的以下优点:制度建设:唐朝承袭了隋朝的制度,包括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在唐朝时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此外,隋朝留下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为唐朝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人口减少与土地充裕 隋唐更替期间的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据统计约减少了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后,形成了人少地多的局面,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也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人心思安,渴望稳定的生活,这种社会心理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群众基础。
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人口减少与土地充裕 隋唐更替期间的战争导致人口大幅减少约2000万以上,这使得战争结束后,土地相对充裕,人少地多的局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人心思安,社会稳定的需求也为贞观之治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隋唐距今有多少年
1、隋唐距今大约有1393年至1430年。具体来说:隋朝距今的时间:隋朝建立于581年,如果以隋朝建立为起点计算,那么距今约有1430年。唐朝距今的时间:唐朝建立于618年,如果以唐朝建立为起点计算,那么距今约有1393年。而通常所说的“隋唐时期”,是指隋朝和唐朝这两个连续王朝统治的时期,时间跨度从581年到907年。
2、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距今有多少年了?隋朝,建朝距今有1435年,灭朝距今有1398年。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朝时期,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幅上升。
3、隋(581-618)唐(618-907),两朝共历时326年,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更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
4、隋建国581年,灭于618年.建过距今1430年.唐(618-907),建国距今1393年。隋唐(581-907),隋朝(581-618)和唐朝(618-907)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经过两个漫长的时期:五朵野花和南北朝,这是两个统一的帝国王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
5、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
“天子之田方千里”及人们常说的“方圆百里”“方圆五十里”等,到底是...
1、“天子之田方千里”指的是一个边长为千里的正方形范围,“方圆百里”“方圆五十里”同理,分别指的是边长为百里、五十里的正方形范围。形状:在古代文献中,“方圆X里”通常指的是长宽各X里的正方形。
2、综上所述,天子之田方千里、方圆百里、方圆五十里等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土地面积的理解与丈量方式的演变,反映了历史的深度与广度。
3、方圆十里是250户人家那么大小的范围大,并非一种面积,只是虚指。古人一般没有圆形概念,所以这里的方圆不指圆,而是东西纵横。商周一里约408米,那方圆则是408*408=1654824平方米。秦汉一里约418米,那方圆则是418*418=1728864平方米。
4、“附庸”本指依附于诸侯国的小国。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5、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6、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本文来自作者[华景]投稿,不代表卿欣云网络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b61.cn/post/4216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卿欣云网络的签约作者“华景”!
希望本篇文章《隋唐之约(隋唐之际是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卿欣云网络]内容主要涵盖:卿欣云网络,科技生活,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百科大全,经验网
本文概览:本文目录一览:1、隋唐宋元对外关系都居于主动地位。宋、元时期对外关系的事件有哪些...2、隋朝为唐朝提供了哪些历史借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