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当日,2025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下称“活动周”)开幕。据介绍,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将持续至5月31日。其间,广州将开展近400场科技体验和科学普及活动。
2025年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体验摊位和宣传摊位。青年大学生们以城市志愿者的身份,通过组织趣味竞技体验、全运知识打卡等活动,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全运,沉浸式体验体育魅力。
文创市集活动特别推出文艺跨界演出,内容涵盖舞蹈、戏曲、武术等艺术形式。在市集的非遗体验互动专区,游客可亲手制作油伞、剪纸,参与老北京风筝等互动体验,通过揉捏、剪裁、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温度。
本次活动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福运万寿”系列的实践活动之一。博物馆立足文化惠民宗旨,以创新形式活化历史资源,搭建公众与传统文化深度对话的桥梁,彰显博物馆在推动文化传承、凝聚社会共识中的作用。(完)
我们通过技术与内容融合创新、交互创新、科普教育等多模式打造,深入剖析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各个展项背后的科学原理、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将这些丰富的信息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体验内容。同时,充分发挥元宇宙技术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打造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虚拟场景,让晦涩的天文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沉浸式体验,开创了“知识探索+沉浸娱乐”双驱动的科普新模式。
融入新国风实景与裸眼3D技术的花鼓戏《新刘海砍樵》、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丁小妮的“新搭档”AI智能画瓷机器人……活动现场,湘剧、赣剧、徽剧非遗表演同台演绎,恩施玉露、千两茶等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斗茶”,通过线上线下展演、展示、展销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民众近距离感受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刘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上海科技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作为长三角科普龙头,上海科技馆的“十五五”规划也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国家博物馆建设与科普工作战略部署。比如,考虑将“行走的天文馆”项目推向国际、临展输出再引入、科普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等等,将继续提升行业引领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作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