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在中国西北地区与东部沿海之间,一条能源枢纽带正串联起区域协同发展新图景。从克拉玛依的炼化车间到昌吉的特高压换流站,新疆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在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中探索转型路径,也为西部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解题新思路。
不少民众对“家庭医生”的感情好比自己亲人。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严正被居民们称为“钥匙医生”。他投身社区健康服务多年,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受到居民的喜爱和信赖。很多居民把家里的钥匙交到他手中。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做到治疗方案“一人一案”;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在线,确保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
中国积极响应这一趋势。2024年,中国联合18个文物原属国联合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提出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这一国际性难题的原创性中国方案。霍政欣教授团队深入参与了《青岛建议书》拟定工作,他表示,此次文物成功回流的关键之一,是基于北京大学李零教授长达45年的研究,对子弹库帛书的溯源及流转历史形成扎实完整的证据链,推动文物返还的同时,以回归文物为纽带推动中美相关博物馆长期合作,与亚洲艺术博物馆进行多轮磋商谈判,最终实现“双赢”。而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的回归,为追索第一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长达14年的抗战过程中,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用生命和鲜血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坚守初心,坚持博物馆的公益属性,确保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宗旨不变,确保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宗旨不变。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是博物馆最重要的资源,要坚持“保护第一”。现在,我国博物馆一年修复文物藏品达9.8万多件(套),有效改善了文物健康状况。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文物损毁事件时有发生,保护工作依然繁重艰巨,尤其是大量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分布在县域,比较分散,管理困难。2023年11月起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摸清“家底”,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纳入大数据管理,实现从重点保护到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要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充分发挥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通过教育和研究活动,让馆藏资源转化为观展收获,让博物馆这所“大学校”更有吸引力。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建构河流伦理 建设生态大坝”专题研讨会18日在成都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与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以及River期刊联合承办。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