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重庆5月22日电(杨梦逸)5月22日,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在重庆市涪陵区举行开幕式。本次大赛以“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为主题,采取“集中+分散”办赛形式,吸引四川、广西、重庆等西部省区市“能工巧匠”同台竞技。
此次捐赠的37件(套)文物史料包括:报道日军飞机轰炸南京的英文报纸,反映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事迹的相关国外杂志、报纸,与二战时期航空相关的英文书籍等。这些史料记载了1937年淞沪会战、苏联飞行员来华助战等重要历史事件,丰富了抗馆馆藏。
据四川省政府官网介绍,四川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
其中,荣获最佳创新奖的《港珠澳大桥光环境艺术装置》尤为引人注目。作品由中国传媒大学团队王乐涵、崔瑞洋、黄昱婷联袂创作,以港珠澳大桥这一“湾区地标”为灵感,通过地磁与红外传感器实时采集大桥车流量与车速数据,并转化为动态光影投射于展厅。观众佩戴耳机后,可同步感知大桥的“呼吸节奏”——车流光影随数据起伏变幻,如星河流转;声效装置模拟桥梁结构的低频震动,营造出跨越虚实的沉浸体验。策展团队表示,这件作品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解构,更是以科技艺术语言重新诠释“湾区血脉”的无界联结。
“我们将去年秋收后的秸秆加工成可降解的育秧基质底板,水稻种子在生根发芽时可以直接吸收秸秆盘中的营养物质,在插秧时又随同秧苗回归田间,实现了秸秆的原料化与肥料化利用,不仅绿色环保,还降低了40%的水稻育秧成本。”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生产负责人刘家兴说。
重庆5月22日电 (记者 刘相琳)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22日在重庆开幕。现场有124个重大项目签约、合同投资额超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首先,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此前的很多科技金融政策,大多是从供给侧入手,着眼于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规模、意愿、能力。这次《政策举措》,从科技创新的需求侧出发,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强化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支持。比如,为创业投资“引流”“疏堵”,提出发挥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参与创业投资等措施;为进一步强化科技信贷支持,提出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