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博物馆的沉浸化、交互化,重新定义我们对知识获取和文化体验的期待。如今的博物馆,更加注重让文物“开口说话”,注重科技融入以及互动体验。AI技术正在悄然影响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迸发新活力。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积极探索新形式,增强“博物馆体验”,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动”起来。借助AI技术,博物馆不再是单向输出文化知识的展厅,而成为激发观众参与感和创造力的乐园,使文物展示传播变成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使单向传播变成互动体验,使参观变成参与。这有效提升了观众体验,并创造了新的价值。还有越来越多“数字人”加盟博物馆,实现个性化场景适配。在河南博物院,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就能“穿越”回唐朝来一场Citywalk(城市漫游);河南博物院引进的首个数字展——《唐宫夜宴》XR(扩展现实)大空间沉浸展,千年前的盛唐风华,被立体式复刻至数字空间。博物馆通过数智赋能,从静态的展示空间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场所,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博物馆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也让公众更能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
“民间外交是连接国家与人民的深层力量。”沙海林表示,近年来,从“习顾绣”非遗体验、“看浦东”文化论坛到本次“杨浦行”主题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文化教育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希望各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激发城市间实践交流,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民间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煤矿文工团成立于1947年东北解放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2005年,加挂了“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的牌子。2018年9月,转隶到文化和旅游部。
例如,2024年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裹粽大赛上,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德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近30名外国友人相聚一堂,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这里不仅是宁夏水利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治水智慧的缩影。”中国水利博物馆副馆长俞勇强表示,该中心将成为国际灌溉文明对话的重要场所。(完)
“无论是拍藏语电影还是做音乐,用心和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容中尔甲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藏族文化领域,让更多人通过艺术作品感受高原的灵魂之声。(完)
中国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赣菜是该省重点打造和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江西官方在文化、技艺、企业、产品方面加快赣菜“走出去”步伐,推动赣菜扬名“出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