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南已建成17个规模化牦牛藏羊养殖基地,培育出“甘南牦牛”“甘南藏羊”等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49个,7个青稞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中国牦牛乳都”的金字招牌提质升级。
“甘南不仅有优质的青稞,还有众多宝贝土特产,以及风景如画、独具魅力的藏地风情。”46岁的尕旦木草说,未来,她将深耕“农业+文旅”模式,建设青稞文化展览馆、藏文化体验中心,透过一枚青稞,通过实体空间让更多人领略甘南背后独特的藏文化魅力。(完)
5月21日至22日,学生们在赤壁开展研学活动。在三国赤壁古战场,朱红城门缓缓开启,“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策马而出,拉开《开园迎宾》实景演出序幕。学生们身着汉服行拜师礼、诵读《弟子规》。圣火舞台上,“赤壁之战总指挥是谁”等趣味问答引发抢答热潮;马场里,《赵子龙救主》实景剧引得学生们惊呼连连。“以前只是在电影及书籍中了解三国故事,这次实地体验,仿佛真的回到了1800年前的硝烟战场!”学生戴芷珊兴奋地说。
兰州5月22日电 (丁思 九美旦增)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藏族女性创业者尕旦木草被当地人亲切称为“青稞姐姐”。从上海旅游业白领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历经八年,她将高原青稞从传统糌粑变成无糖脆片、面条、饼干、茶等“网红”产品,让千年藏粮走出高原,闯入都市健康消费市场。
甘肃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王爱萍介绍说,该省将进一步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非遗焕发时代新风采。
“大石围天坑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但10年前火卖屯的村民连口‘热汤’都分不到。”央林村党支部书记邹念思蹲在村口的拐枣树下,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示意图。邹念思称,10年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人民币,下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本届西洽会项目签约旨在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的项目落地西部。签约项目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项目的正式合同额近1600亿元,进一步完善重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